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人类情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作黄河主题美育讲座

供稿: 许晶 摄影:郭强、许晶、张尧审核:薛正辉

为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落实学校党委重点工作部署,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5月10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校长张政文教授莅临北京理工大学领航讲堂作以《地中海文明之西方与黄河文明之中国的审美特征》为题的美育讲座。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继续教育管理中心副主任常淑贞和蒙特卡罗474、校团委、特立书院、人文学院200多名师生共同参加现场学习。讲座由人文学院教师许晶主持。

教务部副部长陈浩在欢迎词中谈道,张政文校长的主题讲座,不仅是教学一线第一时间对党中央主题教育活动的贯彻落实,也是学校充分发挥优质美育专家资源助力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张政文校长是具有丰富高校管理工作经验的教育家,也是拥有40年教龄的一线教师,更是马学界、美学界和美育界等多个领域的复合型专家学者,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德国美学有着深入研究和深厚造诣。张政文校长亲临北理工课堂为广大理工科同学讲授人文艺术,同学们要珍惜听讲机会,认真思考,凝练问题,建立联系意识、问题意识和发展意识,树立文化自信,珍视世界文明,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

张政文感谢北理工提供学术思想交流的宝贵机会;感谢北理工为两校交流做出的精心准备;分享自己与人文学院李健院长同为两届全国政协委员的深厚友情;赞赏人文学院教师许晶在专家联系中展现出的学术素养、职业精神和育人情怀。张政文谈道,北京理工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是两所具有地缘便利和各自优势学科强项的毗邻高校,应多加强联系与合作,社科大愿为丰富理工科学生知识结构和人格养成提供支持。张政文还表示,良乡国防文化广场展示的坦克、装甲车给社科大一行留下深刻印象,触动自己的青春怀想,他谨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全体师生向北京理工大学为国家培养大量优秀国防人才表示崇高敬意。

讲座中,张政文以深厚的美学素养、幽默生动的语言和广博的视域为学生诠释了审美概念、感受途径和现实载体,并用理工实验和人文读书行路做对比,使学生对提高人文素养的意义和可行性有了感性认识和理性了解。他从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视角出发,分析了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生活、文化文明、习惯传承的影响和由此产生的审美差异,并以中西方宗教建筑为例阐述了艺术背后折射出的地中海海洋文明和黄河农耕文明。他重点从黄河中下游盆地地理空间特点与形态讲解了中华民族的大陆文明和黄河文明是中国审美特征根源这一核心问题。最后,他从文明文化差异拓展到国家行为模式差异,重点分析国际局势和中国的世界贡献,层层递进建立学生问题意识、联系意识和发展意识,铸牢学生家国情怀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怀。张政文校长以其谦逊温润的人格魅力,精深智慧的学术风格,积极塑造学生人格人品和独立理性精神的育人理念,坚定的中国立场,广博的世界眼光,深厚的人文情怀,丰富的教学内容,精巧的教学设计,带给我们精彩、精湛、精心的美育讲座和深层次的人文滋养与审美享受,获得了来自现场师生热烈持久的掌声。

领航讲堂作为由学校支持建设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美育思政育人平台,自2019年建课以来,依托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资源和校社联动,积极研发了近150期符合北理工育人理念的教学课例,在利用人文艺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方面做出有益尝试。本期《地中海文明之西方与黄河文明之中国的审美特征》是学校进一步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专家资源,结合“不忘初心忆延水,牢记使命唱黄河”的学期主题,精心策划的教学案例,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讲座开始前,学校党委副书记包丽颖,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振键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树辉一行座谈交流,双方围绕两校学科专业、实验室、课程、文化共建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规划与评估处、继续教育管理中心,学校教务部、计划财务部、科学技术研究院、合作与发展部、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有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

讲座前,包丽颖代表学校为张政文颁发学校百家大讲堂证书。

Baidu
sogou